为进一步增强师生反诈意识,筑牢校园反诈“防火墙”,近日,我院文明服务部部门以“以案释法、以法明纪、以纪促防”为核心,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反诈宣讲系列活动,切实守护师生财产安全。
活动现场,文明服务部联合辖区派出所民警,精心挑选了“冒充老师收学费”“校园贷套路陷阱”“虚假兼职刷单”等发生在校园及周边的典型诈骗案例。“某同学收到‘班主任’微信,要求缴纳资料费200元,转账后才发现是骗子伪装”“某学生因轻信‘无抵押低利息’校园贷,最终陷入利滚利的债务漩涡”……一个个真实案例通过情景剧表演、案例手册发放的形式呈现,让师生直观感受到诈骗的隐蔽性与危害性。不少老师感叹:“这些骗局就藏在日常教学和生活场景中,必须提高警惕。”
在案例展示后,反诈民警结合《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指南》,深入拆解诈骗分子的“套路逻辑”。他们指出,诈骗分子常以“紧急需求”“高额回报”“权威身份”为诱饵,利用师生尤其是学生社会经验不足、防范心理薄弱的特点实施诈骗。针对此,民警重点宣讲了“四个凡是”防骗准则:凡是要求转账汇款的,务必多方核实;凡是涉及“内幕消息”“高额返利”的,一律拒绝;凡是索要银行卡信息、验证码的,坚决不给;凡是自称“公检法”要求私密处理的,立即报警。同时,现场指导师生下载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,开启来电预警、短信拦截功能,从技术层面为反诈加上“双重保险”。
在互动环节,学院开展“反诈情景模拟闯关”活动。设置“冒充领导诈骗”“虚假中奖陷阱”等多个场景,志愿者分组扮演“诈骗分子”与“受害者”,在角色扮演中学习识别诈骗话术、掌握应对技巧。参与活动的学生小王说:“通过情景模拟,我学会了在面对可疑请求时如何冷静分析、有效应对,这种实践式教学比单纯听讲座印象深刻多了。”
我院文明服务部负责人表示,后续将把反诈教育纳入校园安全教育体系,通过定期更新诈骗案例库、开展反诈主题班会、组织反诈知识竞赛等形式,构建“学校-家庭-社会”三位一体的反诈防护网。同时,联合辖区派出所建立“反诈快速响应通道”,一旦发现诈骗线索,立即联动处置,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,全力打造“无诈校园”。
此次反诈宣讲系列活动,通过“案例警示+知识普及+实践互动”的立体式宣传,让反诈意识深入人心,有效提升了师生的反诈防范能力。下一步,我校将持续深化反诈工作,为师生营造安全、和谐的校园环境。


